|
热议垃圾分类核心提示 据新华社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月21日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回信,对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出殷切期望。习近平强调,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需要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希望你们继续发挥志愿者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带动更多居民养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积极贡献力量。对于垃圾分类,我们来看看大家的观点。 全民总动员 唱响垃圾分类主旋律 王学明 垃圾分类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垃圾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通过垃圾分类,既能减轻垃圾处理负担,又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真是一举多得。可以说,垃圾分类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事实上,垃圾分类早已在许多地方开始实施,但离转化为自觉行动还有差距。基于此,全国大多数地方出台垃圾强制分类法规,从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层面对人们的垃圾分类行为进行强制性规范和约束,推出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等激励群众参与,这些都是推进垃圾分类的有效举措。 推进垃圾分类,任重道远,需要社会各方积极参与、齐心协力。对于新闻媒体来说,要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积极向广大群众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升广大群众垃圾分类意识;对于有关部门来说,要建立垃圾分类激励机制,通过探索垃圾分类攒积分换商品等方式,激发全民参与热情;对于学校来说,要通过开设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教育课程,提升学生垃圾分类意识和环保意识;对于社会公益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来说,要深入社区、深入乡村,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入户宣传和指导工作,引导居民做好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美丽家园,幸福大家。垃圾分类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参与者。全社会要迅速行动起来,人人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全力推动“随手扔”变“随手分”,通过我们的举手之劳节约资源、减少垃圾、保护生态,让垃圾分类成为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以实际行动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推进垃圾分类农村大有可为 青平 随着宣传的广泛深入、活动的持续开展,垃圾分类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基本已是深入人心。推进垃圾分类,对于农村广阔天地来说,也同样迫切需要,且大有可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的回信中表示,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需要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参与、主动作为。这就充分凸显出,实施垃圾分类,农民群众作用的发挥必不可少。 做好垃圾分类、治理工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事关广大农民福祉,事关农民群众健康,事关美丽中国建设。经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许多农村长期存在的脏乱差现象消失不见,村庄变得干净整洁有序,但一些地区卫生状况、垃圾清理工作还不尽如人意。 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中,明确提出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与利用。近年来,在我市兰考县,紧扣“收集分类化、运输减量化、处置资源化、处理无害化”,形成了“政府主导、财政支持、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的垃圾收运处置模式,探索建立了一套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收运处置体系,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处置率在60%以上,农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积极借鉴、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垃圾分类为抓手切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我们一定会让农村更美、农民生活更美好。 下足“绣花”功夫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习惯 乐兵 垃圾分类旨在节约资源、变废为宝,不能只注重形式。垃圾分类需要下足“绣花”功夫,不断创新机制,让广大城乡居民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低碳生活、绿色生活理念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当前,我国城镇化水平仍处于快速提升阶段,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也将快速推进,农村生活垃圾逐步纳入城镇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使得城镇生活垃圾产生量有较大增长,原有收运设施已无法满足需要,资源化利用率也有待进一步提升。这就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在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上持续发力,把工作做细做实;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要建立完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各方携手下足“绣花”功夫,推动垃圾分类行稳致远,走向未来。 推动垃圾分类投放仅仅是第一步,还需打通后续收运、利用、处理等各个环节。客观来说,一些城市分类运输设施配备不足,存在垃圾“先分后混”的问题。这从侧面说明:分类只是垃圾处理这一系统性工程的前端环节,外运不及时、处理能力不足等其他环节的问题都将制约着垃圾分类的效果。《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要求,具备条件的地级以上城市在2023年基本建成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正是为了在垃圾处理全链条上有机衔接、补齐短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