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家港: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 缔造港城幸福美好生活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人居环境暨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 暨阳湖实验学校垃圾房 垃圾分类工作宣传 厨余垃圾回收车辆 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回信,对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出殷切期望。张家港市城管局作为张家港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主管部门,第一时间深入学习了回信内容,大家纷纷表示要铆足干劲,继续发扬张家港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的优良传统,攻坚克难,推动港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更上一层楼。 生活垃圾分类是城市治理的重要任务,也是检验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张家港市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省、苏州市相关部署要求,在全域范围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并取得了明显实效,持续助推张家港“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共同缔造港城幸福美好生活。 高位统筹 整体推动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生活垃圾分类市级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高位统筹指挥全市垃圾分类工作;高效运行市级专班,抽调条线板块骨干进驻办公,强化综合协调、宣传教育、监督考核和执法保障等工作;各区镇、街道成立相应工作小组,组建实体专班,建强基层队伍,壮大社会团体。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现一网全覆盖、两级大联动、十板块同推进、百万港城人民齐参与的良好格局。 发挥制度优势。围绕首批创成垃圾分类省级先导区目标,张家港市严格对照省住建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编制了《张家港市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专项规划(2021—2025)》,以久久为功的韧劲逐年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制定年度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及考核办法(细则),将省厅、苏州城管局关于垃圾分类的新要求新标准全量纳入年度计划。出台垃圾分类硬件设施配置指南、规范收运指导意见、激励引导办法,系统集成推进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构建了定位准确、导向鲜明、举措务实、操作性强的垃圾分类工作制度体系。 强化监督执法。全面深入宣贯《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紧扣垃圾分类关键指标、重要环节,制定执法管理清单和执法实务掌中宝,细化七大类71项任务,实效垃圾分类“日督查、周评估、月通报”。建立“区城融联”机制,市镇两级定期会商并推动垃圾分类执法管理工作。条例实施以来,全市共出动检查人员25万余人次,检查垃圾分类点位31万余处,开具提示单400余份、责令整改通知书200余份、督办单26份,行政处罚12.9万余起。 强链赋能 闭环管理 创新“人工+智能”的投放链。创新垃圾分类“网格化+铁脚板+大数据”模式,全市900余家公共机构(公共场所)、126个行政村已实现分类投放设施全覆盖,全部纳入垃圾分类网格化管理。全市近500个居民小区实现“三定一督”四分类,1800余名分类督导员桶边督导分类实效,在部分小区试点错时投放,走出了一条“居民点赞”的民心路。2022年起,探索“新三定一督”模式,高效运用物联网、监控探头、大数据赋能垃圾分类,部分分类亭房已具备提醒警示、智能破袋、称重计量等功能,相关信息时时回传大数据平台,打通数据比对、预警监测等数据链路,并与城市管理、镇域综合执法部门实现数据并联,为执法监管提供保障。 规范“定点+流动”的收运链。全市配备1400余辆分类收运车辆、1800余名收运人员,按照收运“四不同”要求,分类收集、清运各类生活垃圾,杜绝混收混装混运。在此基础上,结合居民错时投放需求,在部分小区、农村、城中村规划流动收运线路、增派收运车辆、加密收运时段、提高收运频次,确保居民(村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在文旅集聚区、商业综合体、商业街区探索流动收运和上门收运模式,实现了城市文明建设、优质营商环境、满足社会需求的多方共赢。 增强“分流+集中”的处置链。按照省、苏州市关于生活垃圾“大分流、细分类”的相关要求,建成2250吨/日的垃圾焚烧发电厂、140万吨/年的建筑垃圾处理厂、150吨/日的餐厨垃圾处理厂,200吨/日的厨余垃圾处理厂以及150吨/日的园林绿化垃圾处理设施、12个镇级有害垃圾暂存仓库、8个标准化再生资源回收点。目前,全市居民小区厨余垃圾分出率超49.43%,厨余垃圾分类收集处理量占生活垃圾清运量的比例超31.19%,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46.46%,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6.87%。 协同共治 缔造文明 创新宣传形式。建成垃圾分类主题广场、垃圾分类科教馆,在城管服务站、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设置垃圾分类“绿色”打卡点,结合城市管理、幼小教育、商贸文旅以及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的各类活动,全量嵌入垃圾分类宣传元素,厚植“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自觉意识。打造“一幅、一栏、一屏、一线、一平台”的宣传阵地,在机关、企业、小区以及公共场所,因地制宜设置创意彩绘、张挂宣传展板、播放屏显标语、公布监督电话以及通过微信、QQ等平台曝光不文明行为。 推动基层共治。探索垃圾分类“社区治理+居民自治+守望督导”模式,将垃圾分类作为基层党建、创文创卫的一项重点工作常抓常新,社区牵头搭建垃圾分类专题党群议事平台,定期召集居民代表为垃圾分类工作出谋划策。落实垃圾分类积分奖励制度,创新开展“鸡毛换糖”“我为垃圾分类代‘盐’”等主题活动,持续调动居民自觉分类的积极性,全市小区分类投放精准度不断攀高。同时,市城管局结合“城市守望”行动,在部分小区试点推行垃圾分类“守望督导”,选聘社区工作人员、热心居民巡查楼道、亭房等公共区域,通过“张家港城管”微信公众号上传问题照片,树立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风尚。 优化志愿服务。组建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公益联盟,与城市管理志愿者协会、公安蓝盾志愿服务队以及港城食博士、开放大学四叶草、同城伙伴等团队密切合作,不断壮大来自公共机构、社会组织的志愿力量,2022年,全市共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1200余场、入户宣传1000余次,发放宣传材料35万余份,持续深化市民文明习惯养成,共同打造港城文明典范的新样板,共同缔造港城幸福生活的新图景。 |